据数据统计,截至10月21日,已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的12家智能可穿戴概念上市公司,业绩全部为预增开元体育,过半上市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10%。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日前发布报告称智能设备,2022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将同比增长17%,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将进入渗透发展阶段。智能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被视为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新风口,其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在投融资市场活跃之际,我国赛道上的企业如何“跑”?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关键器件、中游可穿戴设备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三个环节。
在产业链上,目前涉及设备外壳产业的上市公司有汇顶科技603160)等,涉及芯片领域公司包括通富微电002156)等;布局电池市场的有德赛电池000049)、亿纬锂能300014)等;涉及传感器及通信环节的有汉威科技300007)、中兴通讯、环旭电子601231)等;涉及显示屏及电子元器件的企业包括京东方、立讯精密002475);承接软件开发业务的包括科大讯飞002230)等。
数据显示,已披露2022年三季报业绩预告的12家智能可穿戴概念上市公司,均实现了业绩预增,其中6家业绩预增超110%。
其中,奋达科技002681)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8.55%-195.36%,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电声产品、健康电器、智能穿戴等核心主业稳健增长。
光启技术002625)预计前三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4.01%-165.55%,主要为公司订单饱满开元体育,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所致。公司方面表示,超材料主要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及民用穿戴式智能装备领域。
安洁科技002635)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97%-141.62%。业绩增长原因之一是来源于国际客户智能手机产品迭代、产品技术升级带来单台价值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带动消费电子业务业绩增长。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长期看好消费电子行业中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在后移动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经历了萌芽期和快速发展期,目前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进入调整阶段,市场正在洗牌,一批有资金储备、创新能力和造血能力的企业正逐渐规模化。与此同时开元体育,前端高精尖产业公司业绩明显增强。目前,上市公司多集中在屏幕、元器件供应和代工厂环节,可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产权,走向全球市场,以取得更长远的发展。”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快速发展。中商产业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12.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9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
不过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放缓影响智能设备,国内智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有所下滑。根据IDC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分别为2600万台、2857万台,同比下降7.5%、23.3%开元体育。
业内机构普遍认为,尽管智能可穿戴设备经历了销量的下滑,但长期看来,市场依旧有强劲的发展动力。据IDC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57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
谈及市场现状,海通证券电子分析师李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外部因素影响及需求放缓之下,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速出现了短暂的回调,行业也在2022年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不过,随着研发和技术积累,很多应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技术逐渐成熟,行业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
长期来看,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依旧前景广阔,医疗级、工业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需求越发凸显。另外,新材料、新型专用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也将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规模提升。
中商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9日,2022年我国智能穿戴设备投资数量共31起开元体育,投资金额达35.05亿元。在资本助推下,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13.5亿元。
同时,智能可穿戴市场还面临多重挑战。“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主要应用于健康监测、物联网、虚拟现实等领域,市场前景依旧宽广,但实际应用落地仍有困难。健康监测方面,相比于辅助医疗还有差距,用户难以承受高溢价;物联网方面,各品牌操作系统还未打通,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场景还在建设中;另外,行业虚拟现实体验有限,设备成本较高。”钧山资管董事总经理王浩宇告诉记者。
在王浩宇看来,目前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尚不成熟,同时市场当下正面临增长挑战,仅以单品策略拉动市场需求规模将更为困难,行业存在缺乏爆款且物联网生态推进不及预期等现象。
王连升建议:“产业链企业应做好设计和制造,打造创新爆款产品;进行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生态化可持续性布局,切实将产品推向主流消费市场。”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